建設什么樣的城市?怎樣建設一座城市?是每個城市的管理者一直求索的龐大課題。能源和環境是他們遇到的兩大難題。
今年3月,北京成為我國最早告別燃煤電廠的地方,隨著華能北京熱電廠全部機組按計劃停機備用,北京在全國首個實現了全部清潔能源發電。最大用電負荷2082萬千瓦、年用電量1020億千瓦時的國際化大都市,不再依靠燃煤電廠供電……北京的發電“無煤化”向城市管理者展示了“北京模式”的能源變革探索,也為與其一樣不堪重負的城市提供了能源清潔化發展的范本。
在我國東中部一線城市實現能源清潔轉型的過程中,特高壓等區外來電發揮的作用顯著。特高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,具有遠距離、大容量、低損耗、少占地的綜合優勢,可以更安全、更高效、更環保地配置能源。特高壓電網一頭連著西部北部清潔能源開發利用、一頭連著東中部清潔發展,已成為國家能源清潔發展的戰略重點。
北京模式:能源清潔轉型發展之路
當北京關停燃煤發電廠的新聞登上全國主要媒體的頭條,新聞背后,是北京治理“城市病”的決心和規劃。今年,北京市列出大氣污染防治、水環境治理、拆除違法建設等9項具體任務清單。計劃全年壓減燃煤300萬噸,燃煤降到700萬噸以內……
先做一道算術題:2016年,北京最大用電負荷為2082.8萬千瓦,剛剛停機備用的華能北京熱電廠裝機84.5萬千瓦,如果大北京的電全部從燃煤電廠而來,需要25座華能北京熱電廠滿負荷運轉才能滿足,每年消耗的燃煤量將是4400萬噸,排放二氧化硫2275噸、氮氧化物2564噸、煙塵479噸,如果把這些都建設在城六區,每7.4千米就要有一座這樣的熱電廠。想想這一畫面有多可怕。
北京既是用能大城,又是資源小城,因此,在自治之外,合力更為重要。時間回到2013年9月,國務院出臺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提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,增加清潔能源供應,力爭實現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珠三角等區域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,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。“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”這一點,在2014年2月12日國務院研究部署加強霧霾治理的常務會議上被明確為“實施跨區送電項目”。
北京的跨區送電步伐一直走在全國前列。以創造北京電網負荷歷史峰值的去年夏季為例,北京本地發電出力772.8萬千瓦,外受電力1310萬千瓦,外受電力比例達到67%,這意味著北京城每三盞電燈中就有兩盞由“遠方的電”點亮。截至“十二五”末,北京電網已經建成了昌平―張南―門頭溝―房山―安定―通州―順義500千伏擴大雙環網結構,有10個500千伏變電站與外受電通道相連,為北京接受“遠方來電”提供堅強的網架支撐。
現有的輸電通道僅僅是個開端,更大規模的輸電規劃藍圖已經徐徐鋪展。按照《北京市2013~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》規劃,北京未來將不再新建大型電廠,用電缺口將全部依靠外受電和區域內清潔發電來填補。2016年6月,北京首條特高壓入京通道錫盟―北京東―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工程的配套北京東―順義工程建成投運,北京市民開始用上了特高壓輸送的清潔電力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北京電網規劃實施7大外受電通道工程,其中3項為特高壓下送工程,至“十三五”末,北京地區將通過特高壓、柔性直流等方式將內蒙古、張家口等地區的清潔綠色電力引入北京,受電能力將由1700萬千瓦增至3700萬千瓦。
對此,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、總工程師王金南評價說,控制燃煤排放是降低PM2.5污染的關鍵手段之一。“跨區送電顯著減少北京燃煤的大氣污染排放;另一方面,隨著特高壓等技術的發展,跨區輸電的總體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高于輸煤的能源效率。”
在能源消費領域,北京的用電“無煤化”也在推進,3月15日,北京集中供暖結束。這幾天,家住北京門頭溝隴駕莊村的佟羿坤和老伴兒忙了起來。原來,城里的女兒女婿帶著小外孫回來住了。“孩子小怕冷,咱家里有‘煤改電’的電暖氣,隨時能開。”佟大爺說。
按照國家關于推進“清潔能源采暖”要求,北京“煤改電”工程從2003年起實施,已有近60萬居民受益,僅2016年一年,就有574個村19.8萬戶居民完成“煤改電”,相當于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68.1萬噸,減排二氧化硫2015.8噸、氮氧化物2189.6噸。根據計劃,“十三五”期間,北京還將對1521個村67.4萬戶市民實施“煤改電”工程。
從北京到中國:由保障供給到智慧聯動
以能源變革為城市發展動力的不止北京,素有“蘇湖熟,天下足”美譽的蘇州,是全國用電量第一大的地級市,2016年用電量達1382億千瓦時,甚至超出北京362億千瓦時。
蘇州所在的長三角地區,城市群正在崛起,這里燃煤電廠分布均很密集,發電占比較高。
按照國務院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的要求,長三角區域需要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,遠期規劃中,已經明確要求江浙滬地區不再審批燃煤機組。面對未來每年仍保持一定增速的用電量,拿什么來填補這些增量?“北京樣本”同樣在長三角區域發生,即逐步提高接受外輸電比例,加大實施跨區送電項目。
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林伯強認為:“大城市都是能源消耗大戶,能源供給缺口如何填補,依靠新建的調峰燃氣發電和清潔能源是不夠的,所以未來城市發展大比例采納外來電很正常。”目前,華東特高壓電網已經初具規模。多條特高壓工程的落點,都在長三角區域。向家壩―上海、錦屏―蘇南、溪洛渡―浙西、寧東―浙江等特高壓直流工程,淮南―浙北―上海、淮南―南京―上海等特高壓交流工程,在推動長三角城市清潔綠色發展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目光再回到蘇州,特高壓為代表的區外輸電通道正在改變著蘇州的能源格局。錦屏-蘇南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,起點四川裕隆換流站,落點江蘇蘇州同里換流站,額定輸送功率720萬千瓦,占蘇州電網用電負荷近三分之一。僅2016年,這條特高壓線路就向蘇州輸送了354億千瓦時清潔水電,相當于節約了京杭大運河三分之一的運力。與此同時,世界首條特高壓GIL管廊工程也正在建設中,工程投運后,以蘇州電網為接入點,整個華東電網將新增特高壓環網受電能力3500萬千瓦,相當于將近兩個三峽水電站的裝機容量。
如果將北京地區能源連通的圖景縮小,探尋中國能源流動的整體脈絡,你會發現,電能從內蒙古、山西流向北京,從大西北奔向中原,從西南地區匯入華東……從西到東、由北至南,在中國巨大的地域版圖上,每時每刻都有電能在城市間穿梭,勾勒出一幅中國獨特的能源網絡景象。
電能交換的空間有多大?2016年,我國跨區送電量達3611億千瓦時,這些電力足夠支撐12450萬戶家庭使用一年。城市間電能的交流,也為資源供給緊張的城市構建了經濟崛起的堅強基礎。
今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明確提出要“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”,目標是今年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%,重點地區細顆粒物(PM2.5)濃度明顯下降。今年要加快解決燃煤污染問題,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,完成以電代煤、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,全部淘汰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燃煤小鍋爐。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,東中部地區要分別于今明兩年完成,西部地區于2020年完成。
《政府工作報告》中對煤電產能過剩問題也予以了高度關注,明確提出要“深入推進‘三去一降一補’,扎實有效去產能。今年要要淘汰、停建、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,以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,提高煤電行業效率,優化能源結構,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”。
與北京相比,長三角城市群燃煤電廠分布相對密集,但并不妨礙逐步轉向清潔發電的未來趨勢。華東電網包括上海、江蘇、浙江、安徽和福建四省一市都在擴大新能源裝機。
城市與能源的關系,不僅僅是需求與供給,而是智慧相連,融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。用能理念,也主要由局部平衡、輸煤為主的能源配置方式,變輸煤為輸電,轉變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,新增電力需求主要通過特高壓等區外來電解決,實現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的清潔低碳、跨區平衡型的能源配置方式。
下一個無煤化的城市,會出現在哪里?每一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基因與個性,完全復制的模式不會存在。但不可否認,清潔發展已經融入中國城市發展的靈魂,作為城市轉型中的樣本,北京經驗證明,能源變革需要科學決策,長遠規劃,符合城市特色,而能源發展的正確路徑將驅動城市的升級發展。我國東中部地區經濟發達,經濟總量大,用電基數大、比重高,未來新興戰略產業、新業態服務業將加快發展,加之人口向東部地區集聚,仍將是我國的負荷中心。特高壓將在大范圍優化能源資源配置,保障我國能源安全、經濟、清潔、高效發展等方面,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。
更多關于 鍋爐 的信息
11月17日10時18分,公司承建的邯鄲市永年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#1鍋爐低溫烘爐點火一次成功。 此次烘爐主要部位包括余熱鍋爐二三煙道、余熱爐爐膛本體及灰斗、焚燒爐爐膛本體及灰斗等......
2020年11月20日13時30分,隨著4#鍋爐主給水蒸汽的升壓,過熱器及汽包安全閥的依次啟跳,熱電公司技術人員、監理、總包方、鍋爐廠家及白水縣鍋檢所人員等齊聚機爐集......
山東省生態環境廳近日發布關于做好非傳輸通道城市35蒸噸/小時以下燃煤鍋爐淘汰工作的通知,詳情如下:青島、棗莊、東營、煙臺、濰坊、泰安、威海、日照、臨沂市人民政府:為進一步優化調整能源結構,深入推進大氣......
10月28日,公司承建的永州電廠一期百萬千瓦機組工程2號鍋爐受熱面開焊,標志著該工程全面進入安裝高峰期。 2號鍋爐受熱面共有焊口5.5萬余只,此次開焊為鍋爐上部前墻水冷壁,焊接工藝均......
挖貝網 8月19日消息,恒豐能環(872876)近日發布2020年半年度報告,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,147,093.52元,同比減少53.35%;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-3,......
Copyright 2015 ? 河北云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. 冀ICP備15017037號-2